走5公里 vs 跑5公里,哪个对身体益处更大?答案出乎意料
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下,“每天5公里”成了不少人的运动小目标。有人偏爱轻松惬意的健步走,也有人钟情于挥汗如雨的慢跑。那么,在相同的距离下,到底是走路还是跑步对身体更有益呢?一项最新研究给出了出乎意料的答案。
一、研究怎么说?
央视网、新华报业网等权威媒体近期都报道了一项发表在《动脉硬化、血栓和血管生物学》上的研究:
研究规模:追踪3.3万名跑者与1.5万名走路者,历时6年。
核心结论:在降低高血压、高胆固醇、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风险方面,跑步与走路效果基本持平;但当两者消耗同等能量时,走路在降低高血压和高胆固醇风险上甚至略高于跑步。
具体数据(每增加1个代谢当量MET的能耗):
表格
复制
二、为什么走路反而“胜出”?
能量消耗更持久
走路强度低,可持续时间更长,总能量消耗并不逊色于短时间跑步。
关节冲击更小
走路时双脚交替着地,对膝盖、踝关节的冲击力远低于跑步,更易长期坚持。
代谢过程更平稳
走路时心率、血压波动较小,身体在“润物细无声”中改善血管弹性和血脂水平。
三、跑步就没有优势了吗?
并非如此。研究同时指出,如果把体重指数(BMI)纳入考量,跑步在提升基础代谢率、燃脂效率方面依旧优于走路。因此:
想快速减脂、提升心肺功能:优先选跑步。
想稳态改善血压、血脂:走路性价比更高。
关节不好、体重偏大或65岁以上:走路更安全。
四、如何把5公里效果最大化?
时间
上午8—10点:可降低16%冠心病、17%中风风险。
下午16—18点:适合上班族,避免影响睡眠。
频次
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为佳。跑5公里大约30分钟,走5公里大约60分钟。
强度
走路可加快步频至“微喘但能说话”的状态;跑步则控制在“能完整说一句话”的中等强度。
结语
跑步与走路从来不是二选一,而是“因人而异、因目标而异”。如果你追求高效燃脂、体能进阶,可以跑起来;如果更看重安全、可持续,那就稳步前行。无论哪种方式,坚持才是最大的“健康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