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气固催化过程之烷氧基硅烷的直接合成(续 1)

in #alkoxysilanes7 years ago

3. 甲醇的解离与碰撞统计

甲醇有两种键断裂方式。用 R 代记甲基 (CH3)。在一般条件下,25 ℃时,R-OH 断裂能为 387kj/mol, RO-H 断裂能为436kj/mol,前者较容易断裂。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使 RO-H 断裂方式相对于 R-OH 断裂方式发生的机率更大。 这样考虑,其离解后的基团可能有四种:R/OR/OH/H。产物具有结构形式
HaSiRbORcOHd, (a+b+c+d=4, 0≤a,b,c,d ≤4)------(3.1)
進一步假定(R-OH)断键方式的概率为 P1,(RO-H)断键方式的概率为 P2, (P1+P2=1) 。 则 n 个醇分子离解后产生出 nP1个 R- 和 nP1 个 OH+, nP2 个 OR- 和 nP2 个 H+。 把 nP1简记为 n1,nP2 简记为 n2,则 HaSiRbORcOHd 出现的概率为:
P= Can1Cbn2Ccn1Cdn2 / C42n------(3.2)
全部可能的产物共有 35 种。在醇硅直接合成过程中的产物的色谱分析图上可以查到 30 余个特征峰就是证据。 产物出现概率的较好的估计需要这些离子的离子半径,准确数据尚未找到。 解离方式有四种可能:
  1. 极性解离;
  2. 催化解离;
  3. 吸附解离。
  4. 不发生解离。

笔者现有的认识,本反应中的甲醇需要解离,三种解离方式都可能存在,而溶剂的极性解离作用最大。 因此,极性溶剂是必要的。溶剂除了起悬浮作用之外,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和加速甲醇的解离。 如果甲醇不能快速解离,反应不能快速按指定方向进行。 假设某种催化系统能抑制 R-OH 断裂并提高 RO-H 键的断裂概率,这种假设没有坏处。 离开催化剂,本反应几乎不发生。

4. 醇-硅过程的均相反应模型

要设计反应系统,必须设想其反应原理模型,哪怕是简化的,宏观的。 为推导与编程方便,将硅简记作 B1(不致误会时它就是 B), H2B(OR)2 为 B2, HB(OR)3 为 B3, B(OR)4 为 B4, RB(OR)3 为 B5

建立微分方程并求解,可以得到一组方程,(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过程及解组放在后面的附录中。) 编写计算代码,假设一组状态参数(反应速率 ki

图 4.1 醇-硅过程模拟运行图

全混流反应模型本质上就是这个模式。一个是固体,一个是气体,醇-硅过程当然不是均相的。但是,我们可以借用这个模型了解过程的某些特性。 在某一试验阶段使用这一模型了解过程的基本特性是必要的。后面我们再讨论如何修正这一实验模型。 图 4.1 中的醇指数是 t 时刻 各组分(Bi)所含甲基之和摩尔数计算值, 2B2+3B3+4B4+4B5。 它与醇的实际供给量(图中左下角至右上角的斜线)不重合,醇的缺失是假的,因为这些速率的模拟是随意假设的而不是测定的。 另一方面,这一现象反映过程的本质。有一个时刻,在这个时刻之前,醇处于饥饿状态, 反应处于激烈的竞争中。之后,竞争相对不激烈,以致逐渐消失。

由图 4.1 很清楚地看出,反应(4.1)-(4.5)是复杂反应,可以分为三组:

第一组:反应主要为(4.1)的引发生成 B2

第二组:平行反应(4.1)、(4.3)竞争地发生,消耗醇和 B2 分别生成 B3 和 B4

第三组: B3 出现之后,平行反应(4.4)、(4.5})发生,又竞争消耗醇和 B3 ,分别生成 B4 和 B5.

组间具有串反应性质。一旦 B2,B3 出现之后,这三组之间又互相竞争。竞争消耗醇和目标产物。组间已失去时序关系,发生恶性竞争。 存在一个时刻 t, B2 达到最大值, B3 随后达到最大值。B3 一旦出现, B4,B5 即获得出现的可能, 逐渐出现并迅速增加且不减。一旦 B5出现,就意味着有水出现了,系统将面临各种麻烦。

反应的控制在于醇。只要有醇,即使没有硅了,反应照样能够继续,直到全部组分变成 B4或 B5。 如果没有醇,即使有再多的硅,反应会立即停止,各种产物的浓度不会继续发生变化。 假定在某一时刻,停止加入醇。在系统逐渐消耗完剩余的甲醇之后,反应会停止。

过程开发的要求是使主产物浓度最高而副产物浓度较低。 其措施只能是选择一个恰当的时刻,停止加入醇使反应停止。将目标产物提取出来后再进入下一反应周期。

附录: 微分方程及其解

为书写方便和便于迭代计算,将硅简记作 B1 (不至误会时,有时也记作 B), H2B(OR)2 为 B2, HB(OR)3 为 B3, B(OR)4 为 B4, RB(OR)3 为 B5 。 在这一组记号下,假设反应器是一个容积足够大足以容纳全部原料和产物的全混釜。 将 M 摩尔硅粉及催化剂加入其中,并且假定每一个硅原子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反应。 以等速 v 摩尔/1分钟加入甲醇(ROH),且 v 适当大,使系统能维持 ROH 的浓度 CMe 为常值,直到反应完成。 5 个反应,相应有 5 个反应速率 k1,...,k5 ,需要实验测定。在时刻 t,各组分 Bi 的浓度变化, 从(4.1)-(4.5)可以得到微分方程组

dB1(t)/dt = -k1B1CMe2 ------(A.1)

dB2(t)/dt = -k1B1CMe2 -B2CMe ------(A.2)

dB3(t)/dt = -k2B2CMe-B3CMe(k4+k5) ------(A.3)

dB4(t)/dt = -k3B2CMe2 +k4B3CMe ------(A.4)

dB5(t)/dt = k5B3CMe ------ (A.5)

Bi 应当满足关系

B1+B2+B3+B4+B5=M ------(A.6)

t=0 时 Bi=0,(i=1,2,3,4,5) 。上述 5 个微分方程只有 4 个是独立的,满足关系 ∑dBi/dt=0

在稳态操作条件下,假定甲醇的加料速度 v 适合使甲醇的浓度 CMe 是一常数,可并入 ki 中。 可以将(A.1)- (A.5)重写作

dB1(t)/dt = -k1B1 ------ (A.7)

dB2(t)/dt = -k1B1-B2 ------ (A.8)

dB3(t)/dt = -k2B2-B3(k4+k5) ------ (A.9)

dB4(t)/dt = -k3B2+k4B3 ------ (A.10)

dB5(t)/dt = k5B3 ------ (A.11)

这是一组线性非齐次常微分方程,逐个方程分离变量,应用常数变易法,积分结果如下。

B1(t) = c1exp(-k1t)

c1 = B1(0)=M

B2(t) = -c2exp(-k1t) + c2 exp(-k23t)

k23 = k2+k3

c2 = k1c1 / k23-k1

B3(t) = c31 exp(-k1t)+c32 exp(-k23t) +c3 exp(-k45t)

k45 = k4 + k5

c3 = -c31 -c32

c31 = k2k45-k1

c32=k2c2k45-k23

c41 = k4c313c2/-k1

c42=k3c2+k4c32/-k23

c43=k4c3+k4c32/-k45

c4 = - c41- c42- c43

B4(t) = c41 exp(-k1t)+c42 exp(-k23t) + c43 exp(-k45t)+c4

c51 = k5c31 / -k1

c52= k5c32 / -k23

c53= k5c3 / -k45

c5 = - c51 - c52 - c53

B5(t) = c51 exp(-k1t) + c52 exp(-k23t) + c53 exp(-k45t) + c5

B5(t) 也可以由(A.6)式算出。

(参考文献同 复杂气固催化过程之烷氧基硅烷的直接合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