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幻影

当1966年红八月燃起熊熊大火、扫荡包括科技精英、文化精英在内的众多无辜者时,红卫兵们在追求正义吗?一位似乎不失深刻的思想者反驳说:正义并非他们的真正追求,因为他们所制造的现实毫无正义可言;他们真正追求的只是平等——追求一个不再有精英的社会!这样的社会中所有人都同等地贫穷而且愚昧,岂不十分平等!不幸的是,“争平等”的好汉并未消灭特权,且加剧了特权,这样一来就更不平等了!可悲的是,当年激荡着红卫兵的平等幻影,今天仍然在到处肆虐,继续制造着荒唐的悲剧。平等之所以坠入“幻影”,是因为陷入一对孪生谬误,它们是:

“普遍平等”与“结果平等”。

永恒的梦想

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就有了“平等”观念、并有意识地追求平等,恐怕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但似乎能够肯定,平等观念的产生要远早于“平等”这个词的出现。实际上,远古时代的原始人,或许就处于某种自然的平等状态,对于他们,“不平等”才是有待去发现的。不过,远古时代的“原初平等”,并未成为一种观念,更不是原始人的追求,对后世的平等追求,并无参照与启示价值。

对平等的追求必定起源于对不平等的抵触。对于不平等的愤懑的最初萌动,就是追求平等的第一束曙光。此后,涉及平等的愿望、理想、呼声与呐喊,陆续出现于各阶层人士的零星言论中,让静寂沉闷的古代社会,泛起最初的波澜;那些最愤激的言论,甚至会激起某种波涛。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听到有人公然鼓吹“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等等,你会大惊失色,还是愤愤不平、跃跃欲试呢?

与自由、正义、权利这类更抽象的观念比起来,“平等”具有显而易见的简朴性与直观性,几乎无需任何解释,也不必任何装饰与铺垫,就能被最广泛的人群所理解与接受。试想,“我要与他人一样”这样一种平常不过的想法,该何等简单自然,还需要别人来启发吗?因此不妨说,对平等的追求蕴涵在人类的本能愿望中,既不需要理论家的深奥论证,也不需要精神导师们的反复启迪,似乎也不需要某个救世主的感召,因而不能不成为最普遍、最持久的人类理想。

然而不幸的是,就是这样一种似乎合符天理的理想,却并不容易实现,甚至是最难实现,乃至迟至今天,都有许多人仍然深深地感到生活在一个极不平等的社会中!

事情似乎就是这样:“追求”永远意味着“未实现”,而“未实现”的东西多半沉入梦想中。因此,

期待平等成了人类的永恒梦想!

圈内的平等

上面说到“平等”是最简单、最直观的概念。但恰恰关于它有一些很难破除的误区甚至悖论。这类误区的起源之一,就是追求“普遍平等”的那种迷误。一听说“普遍平等”,你或许立即会精神为之一振:好啊!那不是地道的好东西吗?但我不妨干脆告诉你:

期待彻底的普遍平等,是一种真正的妄念!

这意味着,无论现在还是未来,人类社会就是永远不可能有什么“普遍平等”!明确说出这一点的好处,就是要让人们趁早死了这条心,以免去付出无谓的代价。现在,我要进一步将上述结论表达成一个实质上等价、却更具体的说法:

任何平等都是某个人群内部的平等。

换言之,平等无非是“圈子内的平等”,或者简称为圈内平等

不过,“圈子”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圈子的大小就可能十分悬殊:小至仅仅包含两人,大至包含整个地域的成员。这就有不可胜数的彼此各异的平等,对之根本不可能、也不应等量齐观。你怎么能将“一国公民之平等”与“监狱内的平等”混为一谈呢?而今天还在备受赞颂的某些平等,恰恰就如同“监狱内的平等”!

今天还有一种受到称赞、或者被一些人热切地期待的平等,就是“穷人圈内的平等”,或者更一般地“弱势者圈内的平等”。仿佛,只要弱势者都互相平等了,尤其是其中没有任何人可能伸出头来,脱离弱势者队伍,那么大家就相安无事,没有任何人不满意了,从此天下太平!不难想象,任何一个想竭力挣脱枷锁的弱势者,将被周边无数同命运的人拉回去!你休想一个人自救。

这些可怜之人需要明白的,只是一个极平凡的道理:“弱势者圈内的平等”不是平等!如果一定要说是,那么只能是一种极可怜的平等,因而是没希望的平等。然而,今天无数国人孜孜以求的、甚至津津乐道的,恰恰就是这种平等!

正是诸如此类的一些混淆,导致许多荒谬的结论,至今都在误导芸芸众生!

最超越的追求

上面的分析已经表明,永远不可能有什么最普遍的平等。鉴于在这一点上误区特多,值得作进一步的澄清。

自古以来,“众生平等”都是一个广为流行的词,至于它所表达的是愿望、理想还是号召,则多半没有人去细想。

如众所周知的,“众生平等”是佛教徒的普遍信仰。不过,“众生平等”的观念肯定为各种人群所认可与追求,并非仅仅局限在佛教界内。当然,不言而喻的事实是:没有在任何一个“圈内”实现了众生平等。尽管如此,还是不能不说,“众生平等”是人类曾经有过的最激动人心、最有感召力的口号之一,因此有特别值得珍视的价值。

初看起来,在一个几乎尚未实现最低限度的平等的年代,在连家庭成员之间都无平等可言的情况下,竟然侈谈“众生平等”,不免显得十分滑稽!这有点类似于,一个仅仅爬过一个小丘的人,却终日叨念着攀登珠峰!这当然是一种有点非理性的追求,可以说是最超越的追求。但我并不主张判定这类追求毫无意义,它对于人类或许仍然不失某种正面价值。不妨说,成功攀登珠峰的人,未必都是一开始就有辉煌登山业绩的人。

追求众生平等,肯定是所有“超越追求”之中最超越的追求!嘲笑这种追求是很容易的,但认识到这种追求的内在价值,就需要一定的精神境界。我恰恰觉得,这种精神境界对于人类意义重大!“众生平等”当然永远不可能实现。不要以为,发现这一点是什么伟大的深刻洞见;另一个发现——“众生平等”真正启示了人类天赋的平等权利——有大得不可比拟的价值!为什么不可以、不应当追求“众生平等”呢?如果连一种朦胧愿望都不敢表达,人类的平等理想就不再有任何意义了。

我十分欣赏那个最先喊出“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人。大多数人都称这种人为狂徒;如果没有这种狂徒,这个世界将十分无趣,尤其不可能有那些震动天下的大戏!

最大的挫折

中国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次“平等运动”出现在文革中。当然,我们今天知道它根本不是什么“平等运动”;或许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启示意义。

当时,最感到实现了多年平等理想的,是文革中横冲直撞的红卫兵。他们岂止是觉得已得到了平等,而且还大大超过了——他们得到了以往梦想不到的地位、赞美与权力,居然成了天下的主人,已经能摧毁一切、支配一切了!仅仅平等吗?远远不够啦。他们反复声称,“绝不給资产阶级任何自由平等”!实际上,任何他们不喜欢的人都被赶进资产阶级之内。红卫兵不幸生活在一个动乱年代,读书太少,又过早地学会了妄自尊大,不再能听到任何理性的声音。特别,他们不再能悟到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平等过了头,就是十足的不平等,是肆无忌惮地压制他人的专制;而其后果,则是最终沦于受压制的惨境。文革初期那些最不可一世的狂徒,误以为得到了尚方宝剑,可以痛打任何被他们判定为“敌人”的人,铸成了无数恶行。等到报应来临,他们自己成了整治对象,就渴望平等而不得了。

无知而又狂妄自大的红卫兵,自恃怀有最宏大的平等理想,他们要实现全体“工农兵”的平等,甚至要实现“全世界人民”的平等。但以他们的无知与偏见,不能不犯两个最致命的错误:在应当享有平等权利的人的队伍中排除了两类人:最上者之领袖人物;最下者之“阶级敌人”。领袖是高高在上的神,只能被仰望而不敢与其平等;阶级敌人是专政的对象,是几乎非人的醜类,根本不够资格谈平等。天真的红卫兵以为,排除了阶级敌人的社会将实现普遍平等——当然是领袖监视下的平等——从而到达那个伊甸园般的极乐世界!

红卫兵后来有机会亲眼看到,这个平等的伊甸园,原来是一个更加惨酷的特权社会。他们的盲目造神,让神更加专横地毁灭他们的理想;他们最崇拜的那些圣人,则在他们面前最肆无忌惮地展示最丑恶的特权;他们灭人性地驱赶“阶级敌人”,最终发现自己也成了“阶级敌人”,而且是最倒霉的“阶级敌人”!

红卫兵曾经为实现一个平等社会而奋不顾身,其中不少人确实就葬身武斗现场了;但牺牲所换来的,是一个更加不平等的社会。

机会与结果

平等误区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对于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混淆。对于这两种平等区别的澄清,见于不可胜计的文献资料中,以致不再有任何理论家还愿意谈这一类的常识,这实在太“小儿科”了。

在展开本节主题之前,首先做一个小测试: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种族平等”最差?那当然是美国!你没看到,美国黑人反抗种族歧视的抗议活动比哪里都多。那么,哪里的“种族平等”最好呢?呵呵,看来还是美国!如果不是这样,怎么又会把黑人捧上天,有那样多的人对“黑命贵”下跪呢?上述测试所表现的荒诞,实在无以复加,但其中似乎都是事实,没有人刻意骗你。

荒诞来源于对“机会”与“结果”的混淆。

美国黑人享受到了平等的机会吗?看来不成问题:几乎所有职务都对黑人开放,包括总统与最高军事首长在内。现在的国防部长不就是地道的黑人奥斯丁吗?公司招收职工绝不敢歧视黑人,除非它不在乎被告上法庭;多年来,亚裔就一直在抱怨学校对黑人太不“公平”,因为对黑人的优待实在太多了;凡需要特殊能力的行业:艺术、体育等等,许多都差不多被黑人垄断了!刻意排斥黑人这种事,在美国真不会是常态,没有人有这种胆量!

另一方面,美国黑人享受到了平等的结果吗?看来这还不是今天的事实,至少黑人就不会承认这一点;否则,在各种抗议活动中他们就不致那样大嗓门了!而且,学界与媒体都在不断提出不可胜数的数字与事实,反复控诉着社会对黑人的不公,黑人似乎永远处于受害者的可悲地位:高级职务中黑人最少;牢房中关的黑人最多;街头凶案中倒下的黑人最多……。这种状况,最亲黑人的总统奥巴马也无可奈何啊!同情黑人的社会精英,可以竭尽全力去发挥影响力,推动偏向黑人的立法;但即使是天下最有权势的人,都不可能直接去改变黑人的现状,除非根本废除法治!但一旦真的没了法治,那么黑人的命运必定更惨!

关心结果,当然是当今世界任何人的权利;任何维护正义的事业,都不能不首先受到对“结果”的公正评估的推动。尽管如此,今天与历史上任何时期一样,世界仍然被对结果不满的人士的愤怒抗议所淹没,至少在近期内,这种现象都无望改变。

为纠正社会不平等,究竟致力于改善规则,给不幸的人们更多机会;还是直接去帮助那些相形见绌者,一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学者那样,明确地归纳出“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这样的概念。但看来愈来愈明显的趋势是:认识到重点应当是“机会平等”的人,正在与日俱增。这是真正理性、健康的潮流吗?你能相信,这也是今日中国大多数人的看法吗?

我只能坦承:在这一点上完全不乐观!在当下中国,还没有到争论“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时候;甚至仅提出“平等”二字,都还是一种无人愿碰的禁忌,还侈谈什么“机会”与“结果”!

少数明白人知道,今日中国的平等问题的症结在于:

在机会与结果两者之旁,站着一只真正的老虎:特权!

你敢去碰“特权”吗?如果不敢,那么就收起关于“平等”的种种高谈阔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