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自毁
文明会毁灭自己吗?肯定这一点并无困难,例如举出亚特兰提斯文明与玛雅文明的消失作为例子。但若究及文明自毁的原因,人们的认识就未必清晰,更难一致。常规思维多半会循这样的逻辑:如果文明不够发达,那么其生命力不足以应对毁灭性挑战的打击。而我则倾向于持一种有点相反的理由:恰恰是因为某些文明要素的过度发达,使得文明不足以抗衡野蛮力量的冲击;或者说:
文明可能自毁于其“太文明”!
文明要素
如上所述,文明可能自毁于其太文明;这意味着,
文明可能自毁于某些文明要素的过度发达。
因此,本文的分析自然地始于对文明要素的一个简短概述。文明究竟包含哪些要素,却不是平常的思维充分注意到的。
首先,容易注意到,文明要素可以归结为如下大类:物质生活资料;社会秩序;道德风貌;精神价值,等等。
物质生活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而不可缺少的物品,它用以应对人们的衣食住行之需,可能足够丰富,亦可能十分欠缺,这分别表现为社会的富裕与贫穷。人们的基本印象是:古代社会十分贫穷,后来走向越来越可观的富裕,直至今日之空前富裕。这种印象看似不错,但过于简单、片面,容易陷入误区。实际上,人类曾经经历了不少十分富裕的年代,就主观感受而言,不同时代很难直接对比。因此难以断言,今天一定比古代更富裕。要之,古今不同代,面对的物质资料与生活样式太不相同,何论优劣?
那么,在物质生活方面,文明面对哪些潜在威胁呢?不难想象,文明可能毁于过度富裕:一个过度富裕的社会适应不了因环境变迁突如其来的匮乏。文明也可能毁于偏食某种特别嗜好的食物,那造成身体的畸形或者致命的健康问题;文明还可能毁于特异的居住条件,使人们丧失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文明亦可能毁于对某种特殊交通工具的过分依赖,例如,过分依赖骑马,将不能适应一个不再有马匹的环境,这种环境完全可能因某种灾变而出现。文明毁于过分富裕,可能仅仅是因为富裕让人类太文弱……。所有这些自毁的途径,或许人类都曾经历过,只是没有保存、或者来不及保存在人类的记忆中!
社会秩序无疑是比物质生活更高的文明要素,它包括社会赖以正常运行的各种机构、制度、规章、契约等等。社会秩序的丧失或者畸形发展,都可能导致文明的毁灭。文明可能毁于永不平息的内乱;可能毁于过分严厉的社会管控;可能毁于政治文明的无法生长……。
道德风貌是更高于社会秩序的文明要素,可以说是社会的一种“软秩序”,似乎没有形迹可寻,却密切地影响着社会的形态、品味与生命力。道德风貌涉及互助、仁慈、宽厚、慷慨、信义、婚姻习俗等等,它们构成群体社会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其缺乏或者畸形都可能威胁到文明的生存。文明可能毁于过度的宽容,这使文明不可缺少的那些秩序或者氛围不能存在;文明也可能毁于两性生活的放纵,那可能导致家庭制度解体或者健康状况恶化;文明还可能毁于代际关系出现危机,那意味着人类的世代延续面临解体……。
精神价值呈现出更抽象的形态,它出现于文明发展的较高阶段,包括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人权等等。在历史上的各个时代,这些要素或许不乏最低限度的存在,但远不是人类的敏感需求。恰恰相反,对于这些东西的缺乏,人类有高度的耐受力,因而它们成长得十分缓慢,似乎难以找出由于精神价值缺乏而导致文明毁灭的事例。但其过头或者不当生长,却可能导致文明的毁灭。
上面只是泛泛而论。下面专门考虑几个典型的文明要素缺陷,分析它们如何可能导致文明的自毁。
毁于文弱
没有人否认,古希腊人与古罗马人都建立了灿烂的文明。但是,曾经如此辉煌的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今何在?它们究竟是毁灭了,还是变异了,或者转胎新生了?恐怕无人能够准确回答。如果认可最直观的印象,那么就只能承认,这两种文明都已消失在历史的烟波中,让今天追寻古文明的人士徒发怀古之叹!
更困难的问题是: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毁于什么呢?我不知道,文明史家会如何回答这一问题,或许有许多不同的答案。例如,古罗马文明可能毁于过度的扩张;也可能毁于蛮族的入侵(当然这不属于自毁);还可能毁于失去控制的奢华……。
我的判断颇不同于以上结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都毁于文弱!初看起来,这一结论有点难以置信:曾经击败横行于亚欧非三大洲的波斯帝国的古希腊文明、曾经建立了所向无敌的世界帝国的古罗马文明,谈得上文弱吗?确实,这两个文明在其早期一点也不文弱;但其后期则不仅文弱,简直是文弱不堪!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明之花,确实曾经艳丽无比。只是,古希腊人与古罗马人在这种文明中太享受了,陶醉了,完全泡在戏剧、艺术、社交、辩论等等的娱乐中,渐渐失去了曾经的尚武与刚强,哪里还能应对野蛮人入侵之后的恶劣环境?文明所崇尚的英雄,一开始肯定是长于搏击的勇士;一旦勇士让位于文人、演员、空谈家,文明的文弱化就不可避免了。
几乎不必举证就可以相信,中华文明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从早期的勇武到后来的文弱。在诸侯混战的列国时代、在开疆辟土的汉唐时代,中华文明无疑是强悍、尚武的;到吟诗作画胜似跑马射箭的宋代及以后,文明就不可逆转地弱化了。对此,林语堂作了最精细的描述;他甚至认为,就是中国人的外貌也在朝女性化方向发展,到民国时代就简直不堪一击了。
当然,中华文明并没有因其文弱而毁灭;文弱的汉人一旦振作起来,也不无威武雄壮的表现,也不乏战胜强敌的记录:南宋创造了抵抗蒙古人时间最长的记录;朱元璋的农民队伍战胜了作为征服者的蒙古人;恢复元气之后的汉人最终还是光复了神州……。但这些都不足以改变“中华文明变得文弱”这一结论;而且,如果不能改变这一趋势,也不能担保今后将免于毁灭。
毁于宽容
如果说,文弱多半有失人们的敬重,那么,“宽容”就真正是百里挑一的好品性,该多給些点赞了。因此,一旦有人说“宽容”也会毁了文明,你不觉得是危言耸听吗?
现在我正要因此而警告人类。当然,这主要是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不过,如果你一定要听听当世的事例,那么也不妨就提供一个,尽管并不那么典型。
你或许已经听说过,在太平洋的广阔海域上,曾经存在过一个可观的“大洋文明”,它是散落于数以万计的太平洋岛屿上的岛民创建的;大航海时代的探险者,还目睹过这个文明的某种“落日余晖”。然而不幸,大洋文明还是无可挽回地消失了;至少,其真实原貌已不再可能完整出现了。那么,这个文明是如何毁灭的呢?此处恐怕不是完整回答这一问题的地方。但我还是不想回避一个可能引起争议的假设:这个文明就是被毁于大洋人的过分宽容!
从早期航海者的回忆录中,可以读到无数故事,这些故事几乎无例外地记述了大洋岛民的异乎寻常的好客;这些半原始的居民给予了“天外来客”格外的惠赠,甚至将自己仅剩的一块食物毫不犹豫地送给陌生客人;面对这些往往“恩将仇报”的文明人,岛民的热情慷慨依然如故,几乎不可理喻!这是一群还没有学会自卫、更没有学会合理宽容的人,他们当然无法坚守自己的文明。
不过,即使这是无可怀疑的事实,也不是今天的关注点。我现在关注的是:今日之人类文明,是否将被毁于一群过分可爱的文明人之手。这些人展示了如下种种宽容:
在美国,亚裔枪杀白人这种事,并不算特大新闻;但一个韩裔男子竟然一次射杀数十人,则不能不震惊全美。我曾想,就是那几十个被害者家庭作出反应,也难免一次复仇的浪潮。但我听到的恰恰相反:家长们公开表示宽恕凶手!在悼念被害者的仪式上,甚至有人给凶手也点燃了一支蜡烛,与被害者的蜡烛放在一起!
就在欧洲,那个帮助了无数难民、接待了不少难民的德国女人,还是被一群穆斯林难民野蛮地轮奸了!他们所要的大概就是如耶稣一般的最后一次无私奉献。更不可理解的是,这个女人并不懊悔自己的种种善行,宣称她还会充当援助难民的志愿者!
英国是一块拥挤着近6千万居民的弹丸之地,但还是腾出地方来安置成千上万的难民。我在英国旅游时,到处可见穆斯林,不免担心高密度的种族混居会种下祸根。不久就听说:就在伦敦街头,一个穆斯林竟然当众割下了一个白人士兵(当时便装)的头颅!白人的反应则平静得令人费解:没有愤怒声讨、没有复仇的浪潮、没有对移民的抗议,似乎并未影响继续接收移民。
这一类的宽容的例子,不知道有多少!有人拿这种例子来煽情,而我却唯有忧虑:这不是对“过失”的宽容,而是对恶行的宽容!难道就不担心,这种宽容恰恰将助长恶行吗?一种不能区分“容纳异己”与“纵恶”的文明,难道不会最终毁了自己吗?
毁于自由
在今天,自由与宽容都受到推崇,似乎没有人介意两者孰短孰长。但提防自由的人肯定更多,因为数落自由的弊端似乎更容易。这就产生一个问题:自由会毁了文明吗?有人认为,古代的雅典文明就是毁于过度的自由。鉴于年代久远,这件事已不易探讨。至于今日之西方文明,特别是美国文明,则担心其被毁于过度自由者,大有人在,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其名著《论美国的民主》中,托克维尔满怀热情地赞颂了在这块新大陆上创建的别具一格的文明;但他也深怀忧虑地指出,美国人是否走得太远了?托克维尔到处观察到:美国人所享有的自由民主,似乎已远远超过实际需要,也超过许多人文主义思想家的理想,这不会播下危险的种子吗?
可惜,托克维尔没能活到21世纪。如果他能活到2020年,亲眼目睹“黑命贵运动”的狂潮,如何让全美烽火连天,他的忧虑无疑就更深了。我曾经是美国自由的诚心赞美者,就是今天也不改初衷。即便如此,我也不能认同“黑命贵”、“零元购”,不能认同在“政治正确”名义下瘟疫般漫延的种种古怪玩意。更令人不安的是,推动——至少是容忍——这一切的,首先就是美国的顶级精英,包括政要、科技巨头、媒体人、学术界等等。他们真的看不出:正是这些社会污秽在一点点地侵蚀、吞灭现代文明吗?
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关节点:智慧人士该检视一下,人类为之奋斗了几千年的自由价值,或许正在威胁人类文明!
在浏览了上述种种事例之后,现在你大概不至于断然否认:
文明真的可能毁于“太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