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讧魔咒

in #history3 days ago

历史上,内讧让一个阵营衰败乃至解体的故事,可谓司空见惯。但说某个阵营“出现内讧就是铁律,绝不可免”,倒未必可信,那似乎不是人类群体的常态。然而,世界现代史却恰恰提供了一个“非常态”的例子,它永远摆脱不了内讧的魔咒——那就是那个永远宣称“钢铁般团结如一人”的社会主义大家庭。

内讧不息

自古迄今,大大小小的人类群体无数,本文关注最高一级的人类群体——国家集团。今天人们熟知的国家集团就不少,例如伊斯兰国家组织、欧盟、北约等等。国家集团通常是地缘政治的产物,例如欧盟就是。但也有少数国家集团源于某种世界性运动,例如宗教运动、社会运动、意识形态运动等等。历史上,大规模的宗教运动都伴之以一定国家集团的形成。最大的宗教运动——基督教运动与伊斯兰教运动,就催生了一系列带教派色彩的国家集团,例如天主教国家集团、东正教国家集团、什叶派国家集团等等。

有一个与上述集团十分类似的国家集团,曾经与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而且我们几乎目睹了它由生到死的全过程;它的大名曾经让我们激动万分,我们曾经长久地认为,它将是我们一直幸福地生活于其中的天然家园——它就是所谓“社会主义阵营”,更亲切的称呼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为简便起见,下面使用其简称“东方阵营”。

真不幸!这样一个与我们命运相连的大家庭今已不存,它辞世之日迄今不过一代人之久,它的庞大的坟场就在我们身旁,依然不时让我们不胜唏嘘、久久叹息!

人类历史上当然还有不少宏伟的国家集团已静静地躺在坟墓中。但没有一个像“东方阵营”那样别具一格,那样壮丽辉煌,那样命运短促,迅速崛起而又突然陨落!它在其全盛时期,几乎占去了半个世界,而且在其最雄心勃勃的宣告中,它誓言将自己的旗帜插遍全球,而其终极目标则是成为这个世界的唯一主人!它曾经是不折不扣的巨人,这个巨人的突然故去,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不同寻常、最不可思议的事件,一度让全人类不胜彷徨!它曾经宣称或者显得具有无穷力量。正因为如此,它的突然崩塌才特别令人不胜惊异,引发经久不息的思考与研究,留下了不可胜数的研究文献。

不必讳言,我也是这类研究者之一。我的研究结论之一——或许并不足取——就是:“东方阵营”的主要败因是内讧,而内讧的种子早已种在之前的“社会主义运动”——下面简称为“红色运动”——之中了,这个“运动”正是“东方阵营”的摇篮。不妨顺便指出:由“运动”的内讧引发国家集团的内讧,最终导致国家集团解体,颇具普遍性,伊斯兰国家集团或许就在经历类似的过程。

“东方阵营”的宿命般的解体,似乎表明了它带有某种“分裂基因”。这种基因来自于其娘胎!无疑,这一结论有点令人尴尬而且沮丧,但也不必讳言,这不过是面对一个客观事实罢了。

“内讧”当然也就是“内斗”,只是后一说法更世俗、更习惯罢了。毋庸讳言,无论“东方阵营”还是“红色运动”,都有一部可观的“内斗史”,其惊心动魄的程度足以让人称奇!这类“内斗史”将永远藏于史册,作为人类有特殊价值的另类遗产而泽被后人!

如果我在这里讲述“红色运动”的内斗史,不免太离题。此处仅指出两个简单事实:一,自“红色运动”发端的“正义者同盟”,到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内讧几乎无日无之,与之相关的文献占去了《马恩全集》的颇大一部分。不必谦虚,我花不少时间读了这些文献。我相信许多东方理论家也读过这类文献,而且从其中获得了“路线斗争”的灵感。二,当时的“运动”并不掌控国家权力,“内斗”不能不多少遵循文明的规范,即今天流行的那句广被欣赏的漂亮话:“誓死捍卫对手的言论自由”!不幸,这种传统没有被后来的掌权者继承。像考茨基、普列汉诺夫等红色大佬,并未尝过国家权力的滋味,是否应对后来的事态负责的问题,恐怕是不好回答的难题。

兄弟阋墙

“东方阵营”无疑是以苏联为样板建立起来的,因而不能不具有苏联的构架、组织系统与形象;毋宁说,就是一个放大了的苏联。况且,苏联寿终正寝之际,恰恰也就是“东方阵营”偃旗息鼓之时,对于两者实在没有必要刻意去区分。

如果认可以上结论,那么,就不能不断言:苏共的内斗,恰恰是后来“东方阵营”内讧的某种预演。苏共“内斗”惨酷到什么程度,预示了“东方阵营的内讧”将激烈到什么程度;“内斗”的结局有多悲惨,预示了“内讧”的结局有多惨烈!

苏共的“内斗”有一个不那么血腥的名字:路线斗争。后来,这一名字被“东方阵营”的所有国家袭用,在中国尤其成了传家宝。苏共的“路线斗争”源远流长,在列宁时代有列宁与马尔托夫、普列汉诺夫之间的斗争;在斯大林时代则演变成一场“全武行”,其中一方是斯大林及其追随者,对手则是除斯大林之外的列宁的所有老战友。斯大林胜利了,他创造了内斗史上的真正奇迹,竟然消灭了所有对手,而且是实实在在的肉体消灭!就凭这一点,你也不能低评斯大林,不能不承认他是“东方阵营”中的第一号人物,恐怕也是人类内斗史上的第一号人物,其攻击力实在无与伦比!不要以为这是俄罗斯人的荣耀,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一个地道的中亚穆斯林!

斯大林贡献于“东方阵营”的功绩是双重的:一方面通过示范启迪了所有东方国家各自的内斗。中国内斗如何得益于斯大林的启发,略知现代史的人,都是熟悉的。1930年代在江西、鄂皖边区、湘鄂边区等地的大肃反,尤其是“反AB团”运动,无不深得斯大林之真传。另一方面则是在“东方阵营”内部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内讧,当然不是绿林中那种低级的伙拼,而是冠冕堂皇的“国际路线斗争”!斯大林不愧为内斗旗手,出手不凡,第一轮出击就战绩辉煌,是让东西方人士都啧啧称奇的大手笔:干掉了铁托这个叛徒、内奸、特务,将南斯拉夫开除出“东方阵营”。可惜天不假年,大戏还没完,斯大林就撒手西归了,后继之业就由赫鲁晓夫来执掌了。

赫鲁晓夫时代最大的内讧无疑是震惊世界的中苏分裂。这件事极富有戏剧性,而且其间惊涛骇浪不断,直至兵戎相见,结下死仇;而传说中的对新疆核基地动外科手术,则让中国到了“危急存亡之秋”。这些都不容细说,只能割爱了。

西线无战事

当时,与“东方阵营”对峙着的是另一个同样庞大的国家集团,它就是通常所说的“西方阵营”。当“东方阵营”的内讧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就在“隔壁”的“西方阵营”如何了呢?这倒是一件极有趣的事情,不妨略看两眼。

不过,首先值得回顾一下“东方阵营”对其西方对手的评估,此处引用“东方阵营”中最权威的看法,那就是列宁的经典论述。列宁大约在1910年前后指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其内部危机终将不可解决,这将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与冲突愈来愈激烈、矛盾愈来愈尖锐,最终不可调和,必然陷入战争。帝国主义战争是其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这岂不是对“一战”的天才预言!从此,列宁的结论就成了战争问题的标准的“教科书表述”。至少,在“东方阵营”的精英中无人不知,也无人质疑。

不过,历史发展的轨迹并不遵循列宁的预言。首先,如同“一战”那样的世界战争此后再没有发生过。任何客观的观察者不会相信,“二战”与“一战”可以等量齐观,苏联就不可能这样看。“二战”之后已过去近80年,再也没有发生世界大战。我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寻找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战争”!

无论是我们亲眼所见的事实,还是当代通行的理智判定,都会得出同一个不可动摇的结论:今天乃至明天的西方世界内部,绝不可能发生任何规模的战争!无论是欧盟内部或者北约内部,哪怕发生轻微的武装冲突,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这就用得着一句来自文学作品的套话:

西线无战事!

我已经听到了你的嘀咕:一厢情愿啊!

我肯定不这样看。我的判断基于对当代文明的价值体系、基本逻辑的认知。此处不是详细展开分析的地方。我想说的只是:今天人类已经达到的文明,与我们长期生活于低文明状态下所习见的现实,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差别,靠平常的认知来作解释,是说不清楚的。

内讧的逻辑

至于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内讧,即使不用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之类的大字眼,仅仅凭借常识,也是可以作一些观察与评论的。

为什么要斗?利益而已。在斗之前,斗的双方(或多方)多少已占有若干利益,只是不满意于各人所占的份额,才想通过斗来加以调整,使之变得对自己有利。但难道人们就不能明白:即使不斗也可以实现利益调整吗?人们就不能想到“协商”吗?“协商”岂不是比斗要强一百倍的方法!

事情就这么简单:因为没有发现“协商”而让人们陷入内讧的漩涡。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内讧”之祸害就完全源于认知缺陷了。通过教育来改变人们的认知,岂不就是消减内讧之道?

当然并非如此简单。即使极不愿意内讧的人,常常也身不由己地卷入内讧。可见,必定存在某些导致内讧的诱因,而又缺少适当的机制来消除这类诱因,将人们导向“协商”的轨道。因此,“内讧”之因并非仅仅是认知而已,很可能更在于“机制”的设置。

如果追本溯源仅仅到此为止,也不十分困难,人们不难认识到且努力去修正国家集团的内部机制。但此时很可能会发现,往往存在巨大的力量,阻碍或者消解机制的修正,而这就表明,国家制度很可能是左右某些具体机制修正的巨大力量之源。而这就意味着,是否能有效建立某种协商机制,取决于集团内各国的制度!

上述探索竟然如此艰难,很绝望吧?也不必如此,毕竟已经弄清楚了源头:能否消弭内讧,与国家制度有关。就不再兜圈子,挑明了吧。当今世界,制度之大者,主要不就是“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这两家?无论我如何论证:民主制度导向协商,而专制制度诱发内讧,都会遭到强烈的反驳,不仅达不到澄清是非的目的,很可能引发激烈争论甚至“内讧”。

可见,概念上的争论无益,徒费口舌而已。倒不如睁开眼睛看看事实。近一百年来,哪些国家集团内讧不休,甚至兵戈不息?不必犹疑,那就是苏联集团、东亚地区、伊斯兰国家、“亚非拉”不发达地区……,这不恰恰是世界的“专制”的一极吗?那么,与此相对的“民主”的一极呢?当然是众所周知的发达国家群,就是当下小粉红常常愤愤地说的“邪恶的西方世界”。如果你还愿意保持起码的客观,能说西方世界“内讧不休、兵戈不息”吗?如果真是这样,你还会将自己的财富存入西方银行、将自己的子女送进西方的大学吗?

一旦认可了事实,骂谁赞谁都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