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外国人不来中国旅游?

in STEEM CN/中文10 hours ago

近些年,“出境游”越来越受国人追捧,无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都可能遇到“老乡”。但细心的网友发现,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似乎不如以前多了。有人疑惑:“中国有大好河山和众多美食,为什么很多外国人不来呢?”

围绕这个问题,网友们展开了热烈讨论,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建议:

屏幕截图 2025-08-18 165242.png

高赞网友的核心看法

  1. 陌生感与不安全感:觉得中国与世界多数地方“不一样”,且缺乏清晰的指引,让游客感到迷茫。
  2. 服务业与沟通短板:多数服务人员无法用外语沟通,部分名胜古迹给人“只把游客当钱包”的感觉。
  3. 数字服务的门槛:离开手机和常用APP寸步难行,即使软件有英文版,翻译质量差,有效信息被广告和冗余功能淹没。
  4. 住宿与身份限制:酒店需涉外资质,凡事必实名,外国人可能产生“被监视”的窒息感。
  5. 性价比争议:部分设施和服务粗糙,却对应较高的景区门票、食宿及交通费用。

外国游客的亲身吐槽

有外国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称虽然会来中国拜访朋友,但常忍不住吐槽:

  1. 烟味问题:室内也有烟味,影响体验。
  2. 厕所卫生:即使商场厕所也常不干净,垃圾处理方式(如纸巾与污物同放)让人难以接受,导致很多人在外尽量忍住不上厕所。
  3. 女性安全感:曾遭遇性骚扰或过度凝视,穿着日常却被持续打量、“搭讪”,拒绝后甚至被辱骂。
  4. 支付与APP障碍:大城市虽可用Visa,但并非所有地方支持;用现金可能被嫌弃;多数服务需中国手机号和身份证,部分APP虽有护照选项,却仍强制要求中国手机号。

其他高频讨论的原因

  1. 支付依赖与限制:没有微信、支付宝几乎寸步难行,对外国人极不友好。
  2. 小程序泛滥:买票、坐公交等都需下载大量APP或小程序,且缺乏翻译,连中国人都觉得繁琐。
  3. 国际认知偏差:西方主流观念中,部分人仍将中国与印度、越南等国归为一类,缺乏好感;且中国距离西方较远,20小时的飞行时间让很多人更倾向选择其他西方国家或海岛。
  4. 经济与信息差:除澳洲等少数国家,欧美到中国的机票不便宜;但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越来越多老外发现本国媒体的不实报道,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人来华。

一个对比:在日本的旅行体验

这让我想起在日本名古屋的经历:遇到一对俄罗斯姐妹(或闺蜜)借我手机联系酒店店主。她们解释,在日本没买流量卡或漫游WiFi,手机没网却不担心——因为提前下载了谷歌地图,靠地图就能出行;购物可用现金,全程方便顺畅。

去过日本的人会发现,街头随处可见欧美游客。日本旅游业发达的原因包括:支付方式便捷(现金通用)、实体经济繁荣、体验感强,更重要的是环境干净(尤其厕所)公共场所无二手烟(吸烟需去指定区域,违规罚款)。

反观国内,部分景区二手烟随处可见,厕所卫生参差不齐,确实可能影响游客体验。

对于网友们的这些看法,你怎么看?你认为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的障碍有哪些?又该如何改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