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迷局:物价飞涨、就业萎缩与降息困局,普通人如何破局?
🔍 经济迷局:物价飞涨、就业萎缩与降息困局,普通人如何破局?
青年失业率突破10.5%,真相远比数据更残酷
🔥 一、就业寒冬:数据背后的残酷真相
-最新就业报告描绘出一幅令人不安的图景:*
- 就业增长全面失速:近三月平均新增岗位仅2.9万个,8月仅2.2万,创下疫情后最低水平。
- 兼职浪潮吞噬全职岗位:8月全职就业暴跌35.7万,而兼职岗位激增59.7万,三个月内累计流失108万全职工作。
- 青年失业危机爆发:16-24岁群体失业率达10.5%,创8年来新高(除疫情期间),大学毕业生失业率已超过社会平均水平。
-数据打架背后暗藏玄机*:机构调查显示岗位增加,家庭调查却显示就业人口减少——真相是越来越多人被迫打多份零工维持生计。多重兼职者比例达30年峰值,一个劳动者身兼数职成为新常态。
⚖️ 二、政策困局:降息救市还是饮鸩止渴?
白宫与美联储陷入两难漩涡:
- 关税政策彻底失灵:特朗普“解放日”加征关税后,制造业反流失4.2万个岗位,“保护主义复兴”沦为泡影。
- 降息呼声绑架货币政策:面对就业恶化,政府施压美联储降息刺激经济,尽管通胀率仍高于2%目标。
- 购买力崩塌的恶性循环:美元购买力四年缩水25%,降息虽可能短期托底就业,却会进一步推高资产泡沫,加剧财富分化。
更残酷的悖论浮出水面:
- 高失业率压制消费需求,可能暂时缓和CPI通胀(如食品、汽油价格)
- 但底层民众面临双重绞杀:收入锐减导致购买力蒸发,而房产等核心资产因信贷宽松持续涨价,普通人离安身立命越来越远。
💡 三、破局之道:普通人的生存策略
当政策天平倾向资本时,个体更需主动防御:
技能组合抗脆弱
瞄准医疗护理、AI运维等抗周期领域,将兼职零工转化为“多技能认证”,例如考取新能源设备维修证书,接轨制造业转型需求。债务结构强韧化
优先偿还浮动利率贷款(如信用卡),固定长期房贷利率。失业潮中房产可能降价,但高息负债会率先压垮现金流。购买力保卫战
- 必需品囤积策略:关注CPI权重高的粮油日化,利用电商大促锁定半年用量
- 二手资产置换:青年失业率攀升导致二手车、电子设备供给增加,此时淘换性价比凸显
❄️ 冷思考:我们真正需要什么政策?
资料中经济学家一针见血:当前最需要的是停止干预,而非更多降息。
- 若美联储停止购买资产、让利率由市场决定,房价将回归合理水平
- 储蓄账户重新产生收益,年轻人可依靠劳动收入而非投机积累财富
- 实体经济才能挤出泡沫,重建健康生态
当政策沦为权贵资本的游戏道具时,普通人被迫在通胀与失业的夹缝中求生。历史反复证明:靠印钞制造的繁荣,终将以更惨烈的方式偿还。
青年失业率达10.5%的今天,或许该重温哈耶克的警示:
“试图用通货膨胀治愈失业,如同用吗啡止痛——效力消退时,痛苦必然加倍反噬。”
📌 文末互动
你感受到物价与就业的压力了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应对经验 →
以上内容均由AI搜集总结并生成,仅供参考
Upvoted! Thank you for supporting witness @jswit.
即使货币通胀得到进一步加剧,我们仍有可能看到价格通胀(即CPI通胀)的缓和。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人失业或就业不足,他们在许多由CPI商品篮子衡量的领域中用于推高价格的资金将会减少。也就是说,工人们将不得不削减对食品、汽油及相关日常用品的消费。不断上升的失业率也会给房价带来下行压力。即使抵押贷款利率下降,失业的工人也无法偿还抵押贷款,无论利率降至多低。不幸的是,我们不太可能看到真正的通货紧缩现象,尽管这非常有必要。只有通货紧缩才能让消费者恢复他们在新冠恐慌期间以及2022年CPI通胀率达到40年来最高水平时所失去的部分购买力。通货紧缩还有助于解决二十多年来由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的不良投资和金融泡沫问题。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经济将沿着更可持续的方向重建,以符合实际的市场需求,而不是那种通过宽松货币政策让富有的资产持有者受益而普通民众受损的投机性狂热的经济模式。
正是最后这一点让我们预见到,当就业数据恶化且通货紧缩压力出现时中央银行会采取的行动:中央银行将会站在富有的资产所有者一边进行干预,以确保资产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下跌,从而确保消费者在就业前景日益黯淡的情况下仍继续失去购买力。我们会在媒体上听到很多关于美联储如何努力提高通胀率以将其重新拉回到“2%的目标水平”来应对“通货紧缩”压力的消息——仿佛通货紧缩是一件坏事一样。
这与中央银行应该采取的行动完全相反,即停止对经济的进一步干预。美联储应当停止购买任何形式的资产,并让利率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财政部和美联储的中央规划者设定。这样一来,资产价格将会大幅下跌,物价也会迅速变得更加亲民。随着利率逐渐上升,普通民众再次有可能从普通的储蓄中获得可观的利息收益。换句话说,几十年来首次,经济将开始有利于普通储户、年轻工人和首次购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