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跑十公里,不是为了瘦,而是为了把烦恼甩在身后
“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先跑出去走走。人的心不是装不下烦恼,而是太久没动了。”
——深夜跑者手记
💭跑步对我来说,不只是锻炼,是救命
以前我也觉得“跑步”这种事,是意志力强的人才做得来的。
我,一个每天早上被闹钟吵醒五遍都起不来的社畜,怎么可能去跑步?
但有一次,我下班回到家,电脑、消息、催稿、会议全都压在心口,喘不过气来。那天我什么都没想,穿了双旧运动鞋,就冲出去了。
没有路线,没有计划,只有一个念头:“我要跑远一点,哪怕多一点点也好。”
🌃夜跑的第一圈:我不确定自己要去哪
城市的灯光打在湿湿的柏油路上,有点冷,但脑子终于安静了。
我从不敢在白天运动,因为怕别人看见我狼狈的样子。
但夜里没人,只有我和自己的脚步声,一下一下,像是在替我说:
“别怕,继续跑。”
那天我跑了 2.4 公里,很慢,几乎是走加跑。
但我在回家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一个久违的感觉:
我好像有点舒服了。
🧠焦虑发作时,我是怎么用跑步「挽回自己」的?
🌬️ 1. 我不设目标,只设「起点」
以前设定5公里、30分钟,反而增加压力。现在我对自己说:
“就换好衣服,出门走到公园就好,想跑就跑。”
能动起来就是胜利。
🎧 2. 只听无歌词的BGM,让脑子放空
我最常听的是《lofi chill beats》或自然风声,甚至有时候不戴耳机,感受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声,它让我知道自己真的在「前进」。
🌲 3. 每次跑完都拍一张夜色里的路灯
它们像是我内心的小小灯塔,提醒我:
你又一次,撑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