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子孙
重家族主义的中国人,除了关心自己及其亲近血脉之外,其实并不太在乎后代子孙的祸福。或许秦始皇要算例外,他坚持要为其帝业奠万世之基,只是老天爷不给他这种福分罢了。因此,说某人为子孙后代祈福,一般不必置信,除非祈福者是头号书呆子。但在今天,恰恰是最需要这种书呆子的时候,因为在今天这个危机四伏的地球村,值得我们的后人忧心的事情实在太多,或许还会与日俱增。即使最乐观的人,也不能不祈福子孙了。
在劫难逃
即使科学伟人霍金说过,人类不得不在两百年之后逃离地球;即使附和霍金的人不可计数——我相信大多数人宁可认为,这些都是杞人忧天!更没有人真的现在就收拾行李,准备逃往某个外星天堂,或许那个响应马斯克、准备赴火星定居的美国女孩例外。依然纸醉金迷的人,恐怕更不在少数。
尽管如此,今天还是不乏杞人忧天者,我就是一个!
如此花花世界,需要忧什么呢?这就不必费心寻找了,可忧者实在举目皆是:环境恶化、瘟疫肆虐、气候反常、战争狼烟四起、种族冲突不断……,要多少可以举出多少!
就说环境。近年来全球恶劣天气越来越多,普遍的反常炎热更超出人们的忍耐度。学术界普遍认为,这都是恶化的环境惹的祸!但川普一类的政客就是坚决不信,你奈之何?就算环境不影响气候,难道人类就不担心被垃圾、污水、矿渣等等包围?不怕核污染祸及子孙?俄乌战争中,丧心病狂的战争狂人竟然就敢在核电厂上空丢炸弹,似乎就是要炸出一个切尔诺贝利来恐吓世人!战争狂人已经疯了,就不去说他;其他人难道能熟睡不醒?你看到有几个政客出来抗议?洪水来了你可以逃往拉萨,一旦核尘埃覆盖全球,你能逃往何处?还真有本事逃往外星球?
再说瘟疫。当下流行全球的瘟疫,不是千年灾难,至少也是世纪灾难吧。有条件获得特级保护的政客,当然可以暂时躲过瘟疫,依然将主要精力放在与对手争长论短,并不真正关心瘟疫下的人类命运。一旦瘟疫笼罩的天空露出一点蓝天,盲目乐观的人就宣称瘟疫已经过去……。政客们依然热衷于战争与权争,有几个人愿意拿出巨资研发新药、新医疗技术?
我就是杞人忧天:谁能保证,疫情不会一波接一波地没个完?谁能保证,亿万年之后的未来人类从考古发掘中发现:人类差点被毁灭于2020年代的瘟疫?
乐观的人当然认为,人类的末日还不至于真的来得如此之快;或许,人类尚属孽缘未尽,还得经历几番轮回。那么,就在灾连祸结中挺下去吧!反正,人类的灾难史也够长的了。但有心人不能不关心:在历经劫难之后,人类能长一点智慧吗?
人口灾难
这个世界上最爱“无事生非”的人无疑就是学者了,尤其是那些百无禁忌的西方学者。这些人似乎觉得人类忧心事还不够多,竟然设计了一个足以恐吓人类的恐怖实验:
在一个关养老鼠的笼子里,放足生活资料,让老鼠得以无止境地繁殖。实验者充满好奇地围观着,等待着笼子中出现任何意想不到的情况。新的老鼠不断出世,1代、2代、3代……。这一过程当然维持不了太久,狭小的笼子能装下多少老鼠呢?实验者等待着达到饱和之后,老鼠们竞争生存空间,依据达尔文的理论淘汰弱者,少数幸存的“超级老鼠”,将成为笼子的统治者。但这种预计的情况竟然没有出现,在发生殊死竞争之前,老鼠就灭绝了:过度的拥挤使所有的老鼠都变得痴呆,不再进食、交配,只是静静地躺平、等待死亡……。
世人真正关心的当然不是老鼠,而是人类。人们不能不想:过度繁衍的人类也会落得老鼠的命运吗?
我敢肯定,至少当下的中国人绝不会有这种担忧。今天的国人担忧什么?担忧的事情可多哩:人口老龄化、无人想结婚、无人愿养育后代、所有行业都将后继无人、尤其是军队征不到兵、偌大一个国家将无人守边……。可见,当下中国人的担心,与做老鼠试验者的担心恰恰相反。就是最不懂逻辑的人也明白,这两种极端情况绝不可能同时发生!
我的结论则更乐观一些:两种情况都不可能发生!何故?自然规律而已。如“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断言的,许多自然过程在达到极限之前会早早地放慢、直至终止于某种平衡态。如果是“社会过程”呢?那么迈向极端的可能性更低。
不妨只说人口灭绝的危险,毕竟,当下国人的主要担心在此。
我首先要劝告你的是,绝不要相信人口学家告诉你的恐怖预言:人口按今天的速度降下去,多少年之后将无人成家,多少年之后将只剩下最后一个人!
上述推理包含的低级错误,你的智力真的不足以看出来吗?这里有两个误区。其一,即使是自然趋势也绝不可能是这样,因为自然过程不太可能是线性的。这一点不拟多说。其二,人类恰恰最不可能毫无反抗地屈服于自然,在必要时能作出强力反应改变自然进程。今天有什么理由断言:未来的人类会眼睁睁地看着人口直线降下去而无动于衷?终止人口下降的方法多不胜数,有什么理由肯定这些方法一条也用不上、或者没有一条有效呢?
从目前的现实及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中国将迈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并无悬念。在经历一段时间——这个时间将不致太长——的人口负增长之后,中国的人口规模将达到一个更合理的水平,那时仍然将是位居前列的人口大国。当然未必能保持世界第一。你要争那个世界第一干嘛?那不能带给你任何实惠与荣耀!
如果人口能长期保持在8亿左右,那么除了足以保证巨大的国力优势之外,必将大大改善目前已经十分恶劣的环境,让国人真正享受到发达社会那种富裕、舒适、富有发展空间的高质量生活。对这样的生活,今天的人就不要指望了;但你也不希望子孙后代拥有吗?如果你毫不迟疑地主张:后代们仍然应当生活在14亿这一超大型人群中,那么我不能不怀疑,你是否真爱你的子孙!
救世方舟
我不相信真有某个诺亚方舟,载着全人类逃离地球。但为今天的中国人准备一个方舟,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达致康乐之境,却并非不可能。当然,今天需要的方舟,既不是土耳其亚拉腊山上那几根朽木支起的那种圣经传说中的方舟,也不是霍金理想中飞向外太空的某艘巨型太空船。建造太空船的计划固然令人神往,但多半没有现实性:且不说,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人类的技术还达不到这种程度;即使技术上可行,预期到达的目的地,今天已有了一丁点踪影吗?在目前可见的未来,没有任何新的地球足以成为另一个家园,就死了这条心,不做这种白日梦了吧。
在我看来,有一个更现实可行的“救世方舟”方案,那就是将今天这个家园作为“救世方舟”的目的地,它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坏,它的种种好处,你全都认知、发掘、享受到了吗?
就不再用这种动听的美名来安慰自己了,什么方舟不方舟的,无非就是同胞们生生世世生于兹长于兹的这块土地,它将是唯一可以承载你、及你的子孙达致未来之境的巨舟,是否应称之为“方舟”,那就随你自便吧!这个“方舟”确实不是尽善尽美,问题倒不在其“樑木”,而在其构架,这就是迄今支撑着巨舟的那一整套制度,它今天仍然被掌舵者夸为世界上最优越的制度!
自夸的言辞美丽动听,永远不绝于耳,岂能充耳不闻?
幸而,除了耳朵之外我们还有眼睛,它被上天赋予了观察的功能。凭我们自己的眼睛终于看到了:
我们这里的贪官多到了无地无之的地步!就是上海这种疫情苦难之地,就是在人们以命相搏的“方舱”之旁,就有贪官如逐臭的苍蝇般随之而至,他们就敢贪污给病患的捐赠品,甚至借核酸、疫苗、某某瘟清等等大发横财!我不知道世界其他地方是否还有这种败类!如果有一个健全的制度,哪能让贪渎横行大发“瘟疫财”?
我们这里的“公仆们”待其主人——也就是其治下的小民——之恶劣,甚至到了“视如寇仇”的地步!以往媒体透露的那一点点信息——钱运会与“铁链女”的遭遇可作为典型例子——已够触目惊心,但毕竟只是一些个案,而且云遮雾罩、虚虚实实,难以为证。而大抗疫、大封城,则真正给全世界展示了疫情下的实况。让全世界都知道了:公仆们究竟如何善待其百姓;让人们终于知道,公仆们是孔夫子还是秦始皇教育出来的。
但小民们未必知道也未必想过,这其实主要不关乎教育,而是关乎制度;制度就是保证了“公仆才是主人”!
这个世界或许并不太好,但它敢规定“病患不得呻吟”吗?在我们这里正好就是这样:那些在高压管控下微微发声的人后来怎么了?来自遍及全国的封控区的种种信息会告诉你!连“呻吟的自由”都没有了,还能侈谈“言论自由”吗?中国人真的成了另一个物种、真的不爱言论自由吗?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看到一种有言论自由的制度,你叫他们如何去评价制度的优劣!
这仅仅是人们期盼着、等待着、祈福着的制度的一部分,也不是什么只有高贵的上等人才配享受的制度,不过是最普通、最基本的制度而已。如果我们就是不够格拥有这些,也不妨直说!不妨让炎黄子孙死了这条心。如果是这样,我们登上——实际上早在其上了——这艘“救世方舟”还有意义吗?我们将如何面对后世子孙,如何告诉他们:你们将乘坐的方舟千疮百孔,就是最基本的制度都有待从新建设呢。
造福后代
祈福子孙或许是一种愿望表达,但唯有造福后代的实际行动,才是对后代的真正馈赠。然而,我们怎么知道子孙们需要什么呢?尚未出世的子孙无言啊。这正是我们不得不代替子孙们表达的。依据已有的历史经验,人类生活中有两样最重要的东西:制度与文化。前面已经说到制度,现在该考虑文化了。
人类世代相传的遗产中,最具继承性的大概就算文化了。如果我在文革期间说出上面这句话,想必会遭到最猛烈的批判:什么?你还想继承文化,继承谁的文化?在中国历史上, 除了陈胜吴广、韩非子、秦始皇、洪秀全等少数几个“正面人物”所创立的文化之外,其余通通都在批判、扫荡之列!
真的,经过自“五四”以来一百年的反复扫荡之后,老祖宗留给我们、而我们可以转赠给子孙的文化,究竟还剩下多少呢?经历秦始皇焚书、历代战乱的毁灭、乾隆文字狱的毁书、打倒“孔家店”的狂涛、文革扫“四旧”的冲天大火、红卫兵扫荡孔府的掘地三尺……,如果居然还有什么幸存,那真是老祖宗洪福齐天了。
即使还有点东西留存至今,今天我们了解它们吗?能够读懂多少呢?今天还有多少人在阅读、整理、修缮这些遗产?这些无价之宝经我们的手之后,还能为子孙们所用吗?
所有这些,还只是文化遗产中的有形部分,还未必是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有无形的那一部分:圣贤遗教、古风真传、先民遗俗、上古秘传、诸子百家、黄老儒墨……,这些东西,还被看作文化吗?还在我们的文化官员的视野之内吗?如果这些东西全消失了,或者被弃置一旁了,未来子孙眼中的文化,还是完全的吗?你还能振振有词地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吗?
今天,人们已经不欣赏什么“儿孙绕膝”、更耻于谈及“子孙满堂”了。尽管如此,人们也并非完全不关注家族的世代延续。那么,今天的关注点是什么呢?是“财富充盈”、“门庭荣耀”吗?我并不认为这些“俗物”不值一提。但我们的下一代将仅仅记住:“祖上留下了什么房子与存款”吗?
至少,还应保持某些世代看重的东西,其中就包括“文以传家”。这些东西完全过时了吗?是一个现代人羞于提及的吗?倘如此,我们将愧对先贤,且不说文化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就是在市井小民中的那些无名之辈,许多人都能以一招一式一技一艺传诸子孙,让子孙们还能以“织造世家”、“雕刻世家”、“书法世家”、“棋艺世家”、“琴艺世家”等等为荣,在这些人面前,我们这些一无所有的人算什么呢?还能大言不惭地谈论文化传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