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馆》
城西的老茶馆开了六十年,黑漆门楣上"清心茶馆"四个金字已经褪了色。清晨五点,当第一缕阳光穿过天井的葡萄架,老周师傅就会"吱呀"一声推开雕花木门,铜壶里的水汽顿时裹着茶香涌上街头。
茶馆里的八仙桌都包了浆,摸上去像温润的玉石。茶具是粗瓷的,杯底印着青花,用得越久越显韵味。老周沏茶时手腕一沉一提,水流划出漂亮的弧线,茶叶在杯中舒展的样子,像在跳一支古老的舞蹈。
常来的茶客都有固定位置。东窗下是退休的杨老师,总带着本线装书;西墙角是卖豆腐的老李,面前永远摆着盘未下完的象棋;最热闹的是中间大桌,几个老伙计每天都要为时事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总被老周一壶新茶平息。
最让人称奇的是茶馆的"记性"。张会计上周喝的龙井还剩着小半罐,刘奶奶的菊花茶永远不加冰糖,这些老周都记得清清楚楚。有回下暴雨,他竟挨个给老茶客家里打电话:"今天路滑,您的茶我温着呢,明天来喝。"
去年儿子要给他装修店面,老周死活不同意。他说那些茶渍斑斑的桌面、熏得发黄的墙面,都是岁月沏出的茶汤。最后只换了把烧水的铜壶,壶底刻着"清心"二字,说是要传给孙子。
如今走进茶馆,还能看见老周站在柜台后打算盘。木珠子碰撞的声响,和着茶客们的谈笑,像首悠远的民谣。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间老茶馆固执地守护着属于慢时光的韵律——水要滚三沸,茶要泡三开,话要说透,情要处真。
当夕阳把天井染成琥珀色,茶客们陆续离开时,老周会挨个擦拭他们用过的茶杯。这个动作他重复了六十载,仿佛在抚摸时光本身。也许正是这份坚持,让这方天地始终飘着最初的茶香,不浓不淡,刚好够温暖一座城的记忆。